当前位置: 主页 > 新闻中心 > 行业新闻 >

发展新型储能,山东何以领跑?

时间:2024-08-09 08:07 来源:未知 点击:

5月,山东新型储能新增投运规模居全国首位。

根据CNESA全球储能数据库不完全统计,5月,国内新增投运新型储能项目规模共计137.58万千瓦/296.84万千瓦时,新增投运功率规模创2024年以来新高。山东以三个百兆瓦级独立储能项目投运,总规模超40万千瓦,实现新型储能新增规模领跑全国。

事实上,新型储能新增规模拔得头筹,对于山东来说已不是新鲜事。早在2021年,山东新型储能新增规模就以54万千瓦居全国第一,近些年一直保持领先地位。新增规模的持续领先,表明山东新型储能发展的强劲态势。

据6月5日开幕的2024(第四届)中国(山东)储能高质量发展大会暨展览会(以下简称“山东储能大会”)透露,截至目前,山东新型储能在运规模达到468.4万千瓦。

山东何以在新型储能发展上取得如此成绩?

6月5日—7日,山东储能大会在济南举办,中国能源研究会理事长史玉波致辞指出,山东坚持以规划为引领、以创新为驱动、以市场为主导、以机制为保障、以安全为底线,高点定位、统筹谋划、科学布局储能发展。

与新能源迅速发展密切相关

新型储能快速发展与山东能源结构转型发展,尤其是近年来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的迅速发展密切相关。“风光发电的快速发展,要求电网必须提高系统调节能力,大力发展抽水蓄能和新型储能,是建设新型电力系统的必然选择。新型储能设施具有选址灵活、建设周期短等特点,加快发展新型储能,不仅能为电网运行提供调峰、调频、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等多种服务,而且可有效提升风、光、氢、核等新能源消纳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国家电网有限公司首席专家、国家电网电池储能技术实验室共享(山东)实验室负责人孙树敏说。

据山东储能大会数据,截至4月底,山东省年内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装机达到9829万千瓦,占总装机的45.3%。其中,光伏装机6111.5万千瓦、生物质装机444.8万千瓦、风电装机2600.4万千瓦,分别居全国第一、第二、第四位。

山东是光伏装机大省,而光伏中又以分布式光伏占比较大为主要特征。山东分布式光伏累计并网容量在光伏总装机中的占比近80%,这也导致消纳问题随之而来。

尤其在我国确定了超过150个县市出现分布式光伏“红区”之后,解决消纳问题变得更为迫切。2023年6月,国家能源局下发《关于印发开展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试点工作的通知》,要求山东、黑龙江、河南、浙江、广东、福建6个试点省份,按期完成分布式光伏接入电网承载力及提升措施评估。所谓的“红区”,指的是这6个省份的评估结果显示,大量区域出现电网容量不足问题,超过150个县市分布式光伏可接网容量为0。

新型储能是解决新能源消纳的有效手段,以响应快、效率高为显著特征,被称为新能源的“稳定器”。

为促进光伏接入和消纳,山东通过积极的政策引领推动光伏配置储能。

在集中式光伏配置储能的相关政策方面,早在2019年8月,山东便发布《关于做好我省平价上网项目电网接入工作的通知》,鼓励较大规模的集中式光伏电站自主配备适当比例的储能设施。2021年4月,政策支持力度进一步加大,山东在《关于开展储能示范应用的实施意见》中规定,新增并网的集中式风电光伏项目,按照不低于10%比例配建或租赁储能设施,连续充电时间不低于2小时。同等条件下,配建或租赁示范项目的,优先并网、优先消纳。

在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的相关政策方面,2023年12月19日,山东发布《关于推进分布式光伏高质量发展的通知》明确提出,探索激励政策,鼓励光伏投资企业、电网企业在消纳困难变电站(台区)配建储能设施,开发建设分布式储能,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促进分布式光伏就近就地消纳。

2023年11月,全国首例分布式光伏配套储能项目在山东德州投运。除了政策支持,山东在分布式光伏配置储能的落地实施上也是先行先试,走在全国前列。

灵活性调节电源是有力抓手

“针对山东新能源装机比例迅速增加,省外送入电力大幅提高、煤电机组供热改造不断提速、电网调峰形势日趋严峻等实际,加快储能技术研发应用不仅能为电网调峰填谷、调频调相、事故备用、黑启动、需求响应等提供多种保障服务,而且有效提升风、光、核等非化石能源消纳的灵活性、经济性和安全性,是山东能源绿色转型的有力抓手。”山东省能源局相关负责人充分肯定储能在调峰调节等多种保障功能中的作用。

2020年9月,国网山东电力建设的国内首个利用电网退运电池建成的储能电站在济南市莱芜投运,这是山东首座电化学独立储能电站,实现了新型储能零的突破。随后,多批储能试点示范项目先后启动实施。

山东首批“5+2”储能试点示范项目于2022年3月全部投运,包括5个调峰类项目和2个调频类项目,装机容量52万千瓦。2022年5月,《关于2022年度储能示范项目公示名单》公布,山东对准跑道再发力推出第二批储能示范项目,共29个项目,包括华润财金山东东营源网储一体化示范项目等25个锂电池类项目、山东华电潍坊制氢加氢一体站项目等4个新技术类项目,总规模超310万千瓦。

首批“5+2”储能示范项目投入电网削峰填谷“战斗”序列,充分发挥了“充电宝”作用。特别是遇到无风无光、阴冷冰冻极端天气,风电、光伏发电出力大减时,有效平滑不稳定风电、光伏发电,提高可再生能源占比;同时,积极配合火电、核电等电源,为电力系统运行提供调峰调频等辅助服务,力促电力系统灵活性提升。

山东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负责人介绍说:“2022年春节假期期间,山东首批‘5+2’储能示范项目投入电网削峰填谷序列,全省累计减少弃风弃光电量约900万千瓦时,满足1.7万户家庭1个月用电需求,新型储能成为保障能源安全供应、实现绿色低碳发展的重要利器。”

据国网山东电力调控中心现货市场处处长马强介绍,2023年迎峰度夏期间,独立储能顶峰放电能力充分释放,分时电价机制引导市场化用户晚高峰移峰200万千瓦,再加上煤电机组发电能力提升270万千瓦,保障了电力安全可靠供应。

高质量、规模化发展新型储能,是在当前新能源开发规模快速增加、负荷峰谷持续拉大背景下,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保障电力系统安全运行的必然需求。新型储能随着装机规模的不断增大,调峰调节作用将进一步得到发挥。

多项储能政策和探索为全国首创

“山东新型储能发展较快主要得益于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山东的收益政策对储能站较有吸引力,可以激励储能企业投资建站;另一方面,山东调峰、爬坡等应用场景丰富,储能站利用率相对较高。”国网山东电力相关人士表示。

作为能源生产和消费大省,山东高度重视储能工作,坚持把新型储能作为提升电力系统调节能力的重要手段,先后出台数项政策全面护航储能发展。政策引领对于促进山东储能发展的突出作用得到多方共识,且多项储能政策为全国首个。

在山东储能大会上,山东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处长孟凡志表示,山东始终将新型储能摆在突出位置,研究出台全国首部独立储能电力现货市场支持政策,首部长时储能专项支持政策,开展首个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为储能发展营造良好政策环境。

山东于“十四五”开局第二年,实现国内首次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当时引发各界关注的热度不亚于现如今山东电力现货市场转正。

2017年8月,山东成为我国首批电力现货试点建设单位之一。在2021年11月23日发布的结算试运行规则《鲁监能市场函—关于开展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2021年12月结算试运行的补充通知》中,独立储能首次被赋予市场主体身份,可以选择参与现货电能量或辅助调频市场。

2022年春节后,国家层面印发《“十四五”新型储能发展实施方案》,要求“明确新型储能独立市场地位,丰富新型储能参与的交易品种。”2022年2月底,山东紧随其后官宣独立储能进入电力现货市场。2022年2月25日,海阳国电投、华电滕州新源、三峡新能源(庆云)3座独立储能电站在山东电力交易平台完成市场注册,具备自主参与电力市场交易资格。这3座储能电站分别于2021年12月并网投运,从并网投运到注册生效,意味着山东诞生了全新的电力市场主体类型——独立储能。自此,山东拉开了独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市场的序幕。

“新型储能参与电力现货交易,不仅提升了电力系统供需平衡能力,还可为储能行业发展探索全新商业模式,助力储能释放综合应用价值。”山东省能源局能源节约和科技装备处负责人介绍。

储能示范项目参与电力现货交易,为储能打开了新的盈利空间。储能电站参与电力现货交易后,在电价低谷时段以便宜电价买电,存储备用;电价峰值时段,高价卖电。储能电站“低买高卖”,赚取峰谷差价,实现盈利。

现货市场连续试运行半年后,山东于2022年5月18日发布《关于2022年山东省电力现货市场结算试运行工作有关事项的补充通知(征求意见稿)》,对储能参与市场的规则进行了完善,最大的亮点是明确了储能的容量补偿机制及结算机制。

“山东是首个执行容量补偿电价的省份、首批独立储能电站参与电力现货交易的省份,也是全国首个出台独立储能参与爬坡辅助服务市场政策的省份。”孙树敏说。2024年2月8日,国家能源局山东监管办印发《山东电力爬坡辅助服务市场交易规则(试行)》,这是国内出台的首个针对电力爬坡辅助服务的专项政策。

数据显示,目前山东电力现货市场已有28家独立储能电站和2座风电场配建储能常态化参与现货市场交易,有效促进了新型储能产业健康发展。

同时,山东是国内试点长时储能的先行者,也是长时储能发展较快的地区之一。山东于2023年7月率先发布长时储能应用试点政策《关于支持长时储能试点应用的若干措施》,通过提升长时储能容量租赁比例和容量补偿力度等支持措施,推动长时储能项目应用落地和投资收益提升。

在长时储能项目布局上,山东重点布局压缩空气储能。压缩空气储能技术是目前除抽水蓄能之外最为成熟的物理储能技术之一,也是现今大规模长时储能技术研发的热点。

一直以来,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被视为继抽水蓄能之后第二大适合吉瓦级大规模电力储能的技术。百兆瓦级的先进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已成为当前面向大规模长时储能市场产业化的最佳功率级别,对国内压缩空气储能产业的发展及大范围应用有着推动意义。

今年4月30日,全国最大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山东肥城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示范项目并网发电,年发电量可达6亿千瓦时,能保障超过20万户家庭的用电需求。

该电站由中储国能(山东)电力能源有限公司投资建设,于2023年2月开工。其一大特点就是利用当地的盐穴资源,将压缩的空气储存在附近地下的盐穴当中,随时可以调用。该项目投用,是国内新型储能技术应用的一个里程碑。

在山东肥城,另外两个规模较大的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在建设中。2023年12月28日,中电建2×30万千瓦、中能建35万千瓦盐穴压缩空气储能电站项目在山东肥城举行开工仪式。

中电建2×30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项目在世界上首创“基于沉渣空隙盐穴储气库的宽工况、大规模中温先进绝热压缩空气储能”技术路线,也是国内首个建设高温热媒水球形储罐的项目。中能建35万千瓦压缩空气储能创新示范项目,采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创新型、实用型、经济型压缩空气储能技术,建成后将成为单机容量世界最大的压缩空气储能电站。

两个项目达产后,可实现对盐穴资源的综合利用,推动建成在全国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新型储能基地。

配建储能转独立储能也是山东首创。

数据显示,2023年上半年,独立储能可基本实现每天一充一放,利用小时数达533小时,而配建储能利用小时数为192小时,利用小时数相差较大。为更好地发挥配建储能电力系统调节作用,2023年9月,山东印发了《关于开展我省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试点工作的通知》。

新型储能按应用场景分为独立储能和配建储能。独立储能电站是具备独立法人资格满足独立计量、控制等相关技术条件,可被电网直接调度的储能设施。配建储能大部分在集中式光伏电站,是指与风电场、光伏电站配套建设的储能电站,为新能源场站附属设施,主要用于消纳配套新能源场站弃风弃光电量,不具备独立法人资格。

与独立储能相比,配建储能不能单独参与电力市场,缺乏盈利模式,无法享受电力市场红利。上述通知明确,符合相关条件的配建储能可自愿转为独立方式运行,并作为市场主体参与电力市场交易,主动参与电网调峰,享受更多优惠政策。同时,明确了配建储能转为独立储能的技术条件、安全方案和其他要求,有利于激发配建储能的积极性,促进其更好地参与电力市场和调度运用,为加快新型电力系统建设提供重要支撑。

尽管已经领跑全国,山东省委省政府在新型储能项目建设和政策激励上仍在加大支持力度。2月,印发《2024年全省能源转型工作要点》提出,多元发展新型储能。推动新型储能多技术、多场景推广应用,稳步推动电化学储能建设,建成中核寒亭、京能荣成、莱州蓝色海洋等项目;积极开展长时储能试点,建成中储国能30万千瓦压缩空气等项目,开工中国电建2×30万千瓦压缩空气和潍坊液流电池等项目;创新开展“云储能”试点,重点在德州、临沂等分布式光伏接入受限区域部署分布式储能设施,实现统一管理、集中调用;积极探索熔盐、飞轮等储能新技术应用。新型储能规模达到500万千瓦以上。5月,发布《关于印发科技创新引领标志性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2024—2027年)的通知》提出,突破先进电池储能、飞轮储能、电磁储能、新型压缩空气储能等技术,开发高容量磷酸铁锂电池、钠离子电池、固态电池等产品,推进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应用示范。

据山东省发展改革委二级巡视员崔霞介绍,下一步山东将加力推动能源绿色转型,提速五大清洁能源基地开发,协同推进核电、海上风电、光伏、抽水蓄能等重点项目建设,力争到2025年全省新能源和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规模达到1.3亿千瓦左右,储能规模达到1000万千瓦以上,全面增强绿色能源供给能力。